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乘法、加法與減法


記得一個朋友,老是一起去聽音樂會,總是在同一個時間感動,覺得是Soul mate那種朋友,但是他酷愛雲門舞集,而我卻在每一次雲門表演的時候睡著。

於是我就對現代舞有點害怕,看不懂啊。

第一次瞥見Pina Bausch的舞蹈是在阿莫多瓦的電影《悄悄告訴他》中兩位男主角看的《穆勒咖啡館》,雖然看到舞者在佈滿椅子的舞台上遊魂似的表演令人驚訝,不過它只是電影的配角,不理解男主角為何流淚了。

如果不是文德斯,我應該不會走進電影院看《Pina》。這位導演一次一次的感動我,從《慾望之翼》、《直到世界末日》到《樂士浮生錄》,他的影像在拘謹中熱情著,劇情不重要,感動淹進你的右腦,不是從慣常走的前門,而是彷彿從後巷的一個你早已忘掉的窗口進來,等到你發現的時候,整個房子早已浸泡在裡面。

於是我去看了3D版的《Pina》。

看懂了嗎?似乎沒有懂不懂的問題。透過文德斯的鏡頭,我看到從來沒在戲劇院裡正襟危坐所看到的東西,我的八雙眼睛從舞台的每個角落看進去,而且還拉到室外、拉到過去、拉到每個表演者的心裡,他們同在一個穿著一樣基礎內衣、受過一樣的舞蹈基礎訓練的知名舞團裡,卻被整部電影很少提到的隱形主角Pina Bausch品味出他們的不同特長,我看到了他們合在一起是一齣舞蹈,分開來每個人都是一幕演出。

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個Art Center的學生作品,一塊透明凍結的壓克力中,小魚排成不同的形狀,遠觀是水波,近觀是魚鱗,都是故事。

誰能發現每個人都是故事,而不是把每個人都壓縮成一個故事中的棋子呢?Pina辦得到,文德斯也辦得到,他應該是詮釋、記錄她的最佳人選,這是兩位大師觀點的重合。

預告片1分21秒的字幕中文被翻譯成「碧娜鮑許 x 溫德斯」最近廣告很流行用「x」來取代從前常用的「+」似乎是說是等比級數的美好,但多半這個乘號都用得誇張,只是廣告文案的新玩法,但是這次,我看到如假包換的乘法代表作。

×××

千不該萬不該,回家後又看了一部《陣頭》,想說他們都是用電影來描述一種表演藝術,而且評價不差。

直到片尾才知道這部電影是根據民俗藝團的真人真事改變。

導演與故事有幾種組合方式,1+1=2的是加法,1+1>2的是乘法。

這部是減法,絕對是的。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打完太極跟老師同學吃飯,一位同學問知名藝術家的太極老師說:「孩子要上高中了,學美術好嗎?」

這個孩子很幸運,音樂也不錯、功課也不錯,不過他對美術是有明顯的愛好的,所以老師只是針對常人對學美術的不好之處澄清了一下,比如經濟上的問題。

美術這件事情是很性感的,當你喜歡上她,就會有愛的感覺,學美術的人很幸運。但是學別的專業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台大機械系畢業的記者黃創夏有篇文章講到他在學校聽「台大機械系最有成就學長」,前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長田長霖返校時演講的筆記裡說:

「人生不怕看走眼,而是要找看對眼的路,眼光多看十年,預想未來趨勢,不要追隨當紅,然後,就堅定的走下去。」

田長霖負笈西行到美國後,當時正是美國與前蘇聯太空爭霸時代,田長霖憶起幾乎所有同學都投入了最熱門的航天科技,只有田長霖自認競爭者太多,難以出類拔萃,他選擇當年冷僻的「熱幅射」當專長。

前二、三十年,那些學航太的同學個個頭角崢嶸,田長霖永遠都只是邊邊角角的冷門學者。沒想到登月計畫終止了,挑戰者太空梭大爆炸讓美國航太研究重挫。當能源科學與電子科學方興未艾時,田長霖的熱幅射躍登龍門,還成了華人擔任美國名校校長的第一人。

黃的文章中講到郭台銘當年到他們學校去演講沒人瞧得起他,沒想到現在成了首富云云,整篇文章大致可以用田長霖的那段話來做結論「人生不怕看走眼,而是要找看對眼的路,眼光多看十年,預想未來趨勢,不要追隨當紅,然後,就堅定的走下去。」

很可惜的是,就光是「多看十年」這件事就相當困難,未來學者艾文托夫勒長期浸淫在趨勢研究中,寫出了「第三波」等「未來三部曲」,看他的書常常覺得各國政府是按照他寫的去做的,但是,他沒有預測到Internet的產生,而且對世界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對於我們對未來的無知,我們該怎麼選擇呢?

在北京清華時,導師第一天就告訴大家「你想清楚你要研究什麼,就是那種不給你錢也甘願做下去的」然後他說,一件大事絕不是一簇可及的,總要沉潛一段時間才能辦到。他說的是「選你所愛」,我看了黃創夏先生的文章,我想當年那些考上台大機械系的優等生應該沒幾個是因為「我愛機械」而考進去的,所以,畢業後有人去高科技、有人做記者、有人賣保險... 啊,昨天還看到一個新聞,台大醫學院的畢業生跑到屏東當潛水夫!

但是,如果你很認真,那麼找到所愛就真的不簡單了,不要說孩子找不到,我旁邊四十歲上下的人有幾個在做「喜歡的」工作?

一個能力很強的長輩,香港人,一生轉業了好幾次,每次的距離都很遠,但是成就都不錯,她說:「我旁邊那種有個目標去追尋的人最痛苦了,他永遠都達不到他的目標,一直都悶悶的」,她的方法是,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就努力去做,當你鑽進去,就會愛上它。這個我有經驗,當你很專心在做一件事時,不論是什麼事(甚至是研究Excel報表的製作),都會顯得很有趣,可能是好奇讓平凡的事情變得有趣,而所有的事情往下挖都有值得好奇的細節。

我記得曾經聽人說過「愛你所選,選你所愛」,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反過來,把「選你所愛」放在前面,如果真的沒有愛,就「愛你所選」吧!工作是這樣,家庭不也是這樣?帶小孩的辛苦,鑽進去以後也會找到Reward啊!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愛拼才會贏的人生寓言


以色列全會眾從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奈中間、汛的曠野。          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 出埃及記 16:1-3

***

最近崇尚安穩。

年輕時很難想像這種安穩的生活,那時總覺得要衝,但是沒頭蒼蠅的衝了這麼多年,才發現那些忍住燥動,安穩向一個目標前進的人,早已達到他的目標了,而無頭蒼蠅的人卻仍然在衝得滿頭包。

昨日查經的內容是出埃及記,摩西帶著在埃及身為奴僕的猶太人穿越無人的曠野往神應許的國土去,但這些猶太人燥動了,他們寧可留在埃及為奴,至少有肉吃,對摩西描繪的那個「流奶與蜜之地」,他們等不及了。大家的討論是,為什麼神給了猶太人這麼多神蹟,他們還是不相信以色列國土的存在呢?因為不信,他們吃不了苦,寧可回去當奴隸。

這其實是個人生預言,大多數的爸媽都要孩子找個穩定的工作,但孩子多半不聽,他們寧可創業、寧可去外商或竹科被操得過勞死,如果有幸沒死並且賺到了錢,再去台東開個民宿。不過能夠有幸到達開民宿階段的不多,就算成功也得為他之前操壞的身體花不少醫藥費,所以民宿也不能離醫院太遠。

從「愛拼才會贏」到願意短短的上班,把更多時間留給家人和自己的嗜好需要多久?"拼"意味著認為眼前的榮景就如白駒過隙,很快就會消失,我們要在這段時間把該賺的賺到。

這種「拼勁」是一種社會價值觀,比如我遇到過創投的人多半是以Excel來管理,他們會說「如果你們增加了兩倍的員工,產值應該也是兩倍啊!」或是政府補助案的經費預算表顯示的是「每個工作需要多少人天 x 每個人天值多少錢」。在這種思維下,我們可以把員工分成幾個部分,比如拍一部武打片,吊鋼絲人員就一輩子吊鋼絲,這樣,可以縮短訓練的時間,使員工快速上手。

他們沒想到的是,從事文創產業的人自甘比較差的薪資,不是因為他們比較笨,而是因為他們有夢想,如果一個一心拍電影的孩子做了一輩子吊鋼絲,他的夢想就消磨掉了。所以文創業的老闆不像科技業一樣有案子就接,他們更希望這個案子跟他自己的「格」相當。

兩家做Notebook的公司可以一模一樣拼價格,但是文創公司如果一模一樣就不要混了,因為沒有「格」了。

我的周圍有人的興趣是養黑鳳蝶的毛毛蟲、有人是登山、有人喜歡騎著哈雷出去玩。想想如果像HTC那樣「晚上11點時主管勸導同仁不要加班」的公司會有創意嗎?他們連生活都沒有了啊!

邏輯有點凌亂,其實穩定也好、創業也好、外商也好、竹科也好,重點是你走的這條路真的是你想走的嗎?

找到使命這件事情實在不容易,但要找到使命,就要安靜沈澱,如果找到使命後,就算如以色列人在荒野流浪四十年也別抱怨。

因為那路是你自己選的。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Work follows fun



雖然妻常常抱怨說“我帶小孩真的很辛苦啊!”但有一天我覺得我的工作實在令人厭煩的時候,突然我告訴妻子:“雖然很辛苦,但帶小孩是神給的工作,妳至少不會厭煩”。

從這之後,我就在思考什麼是“神給的工作”。

神給的工作一定是辛苦的,但當你在辛苦的時候,你會感到有回報,而且神的工作直接刺激你的神經中樞,比如帶小孩,祂讓你的腦子產生催產素,因此你會覺得小孩可愛的不得了,雖然這麼繁瑣,但一陣生氣之後你又會回到孩子身邊,而且離開孩子一段時間以後會覺得好想她啊!

Tom Chatfield在《遊戲獎勵大腦的七種方式》中談到為何我們對遊戲這麼痴迷,我聽了這段演講突然發現帶小孩這個神給的工作很符合遊戲的獎勵方式:

  • Experience bars measuring progress (以經驗值條量度進程):
    • 不是給你一個分數,玩遊戲的人看著這個視覺化的進度條會更容易了解自己的進度,而不是“你考了100分”,因為考100分對未來發展的關係是很模糊的。
    • 小果有一個身高尺,當她長高一點點,學會一些什麼,這是很視覺化的長大,就像一個經驗值條一樣。
  • Multiple long and short-term aims (多進程的長短期目標):
    • 把大的目標分解成小的目標,就不會覺得事不關己。比如,對於推翻滿清,大多數人不知道該怎麼做,但是化成十次起義,大部分人就容易了解多了。但是跟革命不同,這些被分解的短期目標不能很無聊,而是有各種樣貌,而且跟玩家的獲利掛鉤。
    • 小果每天都會給一些小麻煩,沒時間想長期要怎麼對她,但她卻在給你這些變化多端的工作中長大了。
  • Rewards for effort (獎勵努力工作):
    • 玩家每次做了點什麼小事都會得到獎勵,並且如果做了錯事卻不會被懲罰。
    • 你的孩子常會在我辛苦教他“叫爸爸”後,有一天字正腔圓的叫了一聲“爸爸”,這是對我工作的最大獎勵。
  • Rapid, frequent, clear feedback (快速、經常、清晰的反饋):
    • 世界上的問題難以解決,常常是因為它們與實際的結果無法聯繫起來,比如說浪費水會造成什麼結果?遊戲就是一個模型,玩家可以從中得到反饋,知道結果。
    • 孩子長大是什麼樣子,我們不會不知道,因為神給了清楚的樣子,印在腦子裡。
  • An element of uncertainty (不確定性因素):
    • 已知的獎勵可以鼓勵人,但是未知的獎勵更能吸引人投入,例如在玩的過程中有1/4的可能會得到一些東西,獎勵可以讓多巴胺分泌更旺盛。
    • 孩子不只在你教他的時候學習,他在你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也會學習,比如前幾天跟小果說“把換下來的尿布丟掉”,她真的拿到垃圾桶去丟了,還會蓋上桶蓋。
  • Windows of attention enhancement (學習旺盛期):
    • 藉著多巴胺分泌的狀況,當知道他想學習什麼時,我們可以提供給他想學習的東西,這使得他因為這些獎勵而更有信心、更不容易灰心。
    • 小孩似乎隨時都處在學習旺盛期...。
  • Other people (其他人):
    • 與其他人一起合作、得到注意,這也是很棒的獎勵。
    • 媽媽們總是有對於養小孩講不完的話,或許這樣的社群是神提供給女人的獎勵,大家在交換養孩子心得時對於自己的孩子更疼愛。相較之下,男人養小孩就沒人跟你說,我相信單親爸爸是比單親媽媽更辛苦的。
20世紀初,德國冷靜的包豪斯說“Form follows function”,只有有功能的造型是美麗的,而20世紀末,意大利熱情的設計界改說“Form follows fun”,因為每個設計師都學會了包豪斯那一招,但是產品顯得冰冷無趣。

工作這件事變成“管理學”也好像是20世紀初的事情吧,現在也一個世紀過去了,或許工作的樣貌也要改變。如果,有一個管理的課程叫“工作設計”,主管把工作設計成一個個遊戲,而員工就一一的破關,可不可能把每個工作弄得更像神給的工作?

從“Work follows function”進入“Work follows fun”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