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轉貼一篇很美的鴨子故事

本周在聖‧安托尼奧商業區發生了很有趣的一件事。麥克是弗洛斯特銀行的會計,他的辦公室在二樓。數周前,他看到一只母鴨挑選了他窗外的混凝土雨棚,在行人穿越道的上方築了一個窠,這顯然不是個合適的地方。這只綠頭鴨在空中10英尺的花盆一個角落的窠裡下了10個蛋。幾個星期它盡忠職守地孵化著這些蛋,星期一的下午,全部10只小鴨都孵出來了。

麥克整整擔心了一晚上︰這只母鴨怎樣才能把它的小鴨子從棲息的地方安全地弄下來,再透過繁忙的商業區環境到達水邊,而這通常是要在鴨子孵出以後的48個小時以內完成的。星期二早上麥克注視著母鴨鼓勵它的小鴨走到它們棲息處的邊緣,向它們示範怎樣跳下來。辦公室的工作停止了,因為大家都跑過來看。


母鴨飛了下去,開始朝它上面的寶寶們呱呱叫著。麥克難以置信地看著第一只毛絨絨的新生小鴨很有信心地蹣跚到邊緣,令人吃驚地跳進空氣中,重重地摔在下面的水泥地面上。麥克可受不了這樣的冒險舉動再重複九次﹗他沖出辦公室,跑下樓梯,來到行人穿越道上,看見那第一只聽從它母親的小鴨在這次幾乎致命的墜落之後昏迷著躺在它母親的附近。麥克躲在花盆遮雨棚的下面,準備好出手援助。



就在第二只小鴨跳下來的時候,麥克沖向前去,在小鴨撞向地面之前徒手接住了它…他將它安全完好地放在它的媽媽和那只仍然昏迷、仍然在從痛苦一跳狀態下復原的小鴨旁邊。(母鴨此刻一定已經感覺到麥克是在試圖幫助它的孩子。)



小鴨們一個接一個地往下跳…每一次麥克都躲在遮雨棚下面,就在小鴨跳下來的關鍵時刻伸手一接。在繁忙商業區的行人穿越道上,來往行人站住了。麥克一次又一次地接住其餘八只小鴨,將它們放在讚許的母鴨旁邊。



此時麥克領會到這個鴨家庭的危險旅程才只完成了一部分。要抵達最接近的水域──聖‧安托尼奧河──著名的“河邊走道”現場,它們還有整整兩個街區的路要走,要通過來往車輛、人行橫道、街沿石、來往行人才能到達。旁觀的幾位辦公室秘書和幾位聖‧安托尼奧警官也加入了幫忙。拿來了一只複印紙空盒來裝運小鴨。他們很小心地在母鴨讚許之下把小鴨收集起來,把它們放進盒子裡…麥克低低地拎著盒子,為的是讓母鴨能看得見它的雛鴨。他慢慢地走過商業區的街道,向聖‧安托尼奧河走去。一路上母鴨都搖搖擺擺地跟著,始終盯著自己的雛鴨。


當他們抵達河流時,母鴨趕過了麥克,跳進河裡,響亮地呱呱叫著。在河邊上,麥克傾側了盒子,幫小鴨們進了水裡,讓它們在這次冒險旅程之後去找它們等待著的媽媽。



所有十只小鴨都安全地下了水,舒適地偎依著它們的媽媽劃水。麥克說,母鴨在河裡游了一圈,回顧著滿臉微笑的會計,驕傲地大聲呱呱叫。



最終,一個也不少,全都有了交代︰“我們又在一起了。我們在這裡﹗我們在這裡﹗”

這裡是一張它們又一次出發冒險前的家庭照…



(Leo: 我刪除了評論,這故事本身就很美,讀的人各自有想像空間,但是評論之後就窄了。)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根本


摩西角面像

小時候我很愛畫圖,上課不聽,但是課本的每一塊空白都畫滿了飛機汽車什麼的,老爸說,那你去學畫吧!於是我到家對面的一個畫室學畫去。

老師給我一塊畫板和鉛筆,要我畫摩西角面像,他說“你就用比較的,看這一塊跟旁邊那一塊哪個顏色比較深”,然後就把我丟在那裡讓我畫上幾個小時。從好玩的飛機大炮變成畫無聊的黑白比較,這個課我好像只上了一個月吧,從此對師大美術系不太感冒(老師是師大的)。

國中畢業時,又去跟隨了一位名家,她是一位身形消瘦的氣質媽媽,經常環遊世界各地作畫。去的時候老師給我一張紙,給我一個大白菜要我畫作為考試,於是我把大白菜當作摩西一片葉子一片葉子的比較,交卷時,老師說“觀察力很好”(我想是一種經過修飾的貶義詞),於是開始了我跟隨名家的過程。

名家自然不同,很有“文人畫”的感覺,也就是說她畫得很棒,但是我搞不懂為什麼。每次老師幫我改畫,她拿起水彩筆,沾點水彩,在我的畫面上畫了幾筆,然後看著我說“嗯?”,於是我就假裝懂的拼命點頭。

這令我想到當年菩提祖師在孫悟空腦袋上敲了三下,於是孫悟空就半夜跑到老師房間去,終於得到成為齊天大聖的事情。我想我不能成為齊天大聖了,因為我連老師的“嗯?”都聽不懂。

直到高中畢業去補習班學畫,那老師在最後一堂課說:“你看這摩西像的光線是從右上方來的,所以朝向右上方的面特別亮,側面的比較暗,背面的就更暗了”他又說“可是最暗的不是完全背光的地方,是吧,因為最暗的地方有從牆面的反光”。雖然沒有成為齊天大聖,但是畫圖畫到18歲,我終於知道,原來寫實繪畫就是在畫“形狀”、“光線”,和“色彩”,所以不要先觀察石膏像,而是要先觀察周圍的環境!

扣掉學前6年,這個“根本”我花了12年才領悟。這老師也是師大美術系的,我對師大美術系又改觀了。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個老師能夠發現事情的“根本”,而我不行呢?要怎麼樣才能學會這個找到根本的能力呢?

×××

一直到現在,我對於理解事情都是要“先了解根本”,比如:

  • 我不願意從新約開始讀起,而是要從聖經的第一頁開始讀起
  • 學英文,我去找到美國人教導新移民的文法書,從第一頁開始讀起
  • 學經濟學,不是從林林總總的經濟學普及讀本開始,而去讀Adam Smith的《國富論》
而且,每碰到一個新東西,我就想“這東西是用什麼原理發展出來的”?比如有一次不小心玩到微軟的Project,才發現它背後有一大套專案管理的知識,後來還去上了專案管理的課程。

當然,也遇到很多產品是拼湊而成的,比如說如果拿微軟的Outlook來管理時間,可能會管理的一團糟,因為我從Outlook的背後看不出它有什麼理論基礎,開發團隊本身應該就是不懂時間管理的人吧?!

上次學太極,這位老師是從原理來教,而太極也是一套用腦筋思考的運動,很合胃口,如果老師沒法提綱挈領,學生也學不好吧。




看了這個,我終於知道為何我的數學學不好了!